資料處理中, 請稍候...
Loading...
顧問業迎向 AI 浪潮
🌍全球專業服務市場中,數位、AI 驅動的轉型正快速翻轉顧問業的角色版圖。
根據 Market Research Insights 的報告,2024 年全球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onsulting 市場規模約為 775.2 億美元,預期到 2025 年將增至 881.1 億美元,並在未來數年以約 13.7% 年複合成長率持續擴張。
此外,在台灣,KPMG 的《台灣產業 AI 應用趨勢與展望報告》指出: 目前已有 54% 的台灣企業已經導入或規劃導入 AI 技術, 其中只有 12% 的企業已將 AI 整合進其流程中; 真正具備完整 AI 發展藍圖者僅佔 8%。
“多數企業已意識到 AI 的潛力,但真正做到「從概念到落地」的,仍是少數”
對顧問業而言,這是機會也是挑戰:
- 機會在於:AI 有能力協助顧問加速研究、比對資料、生成報告初稿。
- 挑戰在於:如何在導入 AI 後,保有顧問的專業判斷力與人性價值。
接下來我們先看一個顧問服務業的轉型實例,從中我們可以觀察轉型成敗的關鍵因素。
顧問業的轉型實例分享
🏢公司背景:
這家公司專注於企業策略、組織變革與產業分析,團隊約 50 人,客戶遍布中大型企業。 在面對 AI 工具快速成熟的時刻,公司領導層意識到:如果報告與研究只靠人工撰寫, 未來將被 AI 替代部分低階工作。
轉型契機與目標:
- 效率目標:縮短報告草稿與提案初稿產出時間。
- 知識管理目標:把過往案例、策略模型、訪談資料集中管理。
- 創新目標:讓 AI 協助顧問提供「洞察+預測」的價值,而不只是資料整理。
轉型過程概要
階段 | 重點動作 | 關鍵變化 |
---|---|---|
知識整備 | 數位化歷年報告、簡報與訪談內容,建立內部知識庫。 | 顧問可快速搜尋過去案例、理論模型與成功參考。 |
AI 助手導入 | 在專案初期,AI 幫忙整理產業分析、競品比對、資料摘要。 | 顧問從草稿編輯變為內容校閱與策略深化。 |
回饋機制 | 每案結案後將討論重點、修正意見記錄回知識庫。 | 新成員更快學習,加速顧問內部能力傳承。 |
轉型成效:
- 報告草稿時間從平均 3 天縮短至 1 天。
- 新人上手速度提升 30%–40%。
- 顧問能把更多時間放在策略架構與客戶互動,而非資料整理。
“我們不再是輸出資料的機器,而是從資料中洞察顧客未來方向的夥伴”。
資訊/顧問業的三大痛點
.jpg)
顧問業長期以「人」為核心資產,但隨著市場節奏加快、客戶需求多樣化、AI 工具崛起, 傳統模式的效率與競爭力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。許多顧問公司雖然擁有深厚專業,但在組織運作層面, 普遍面臨以下三大痛點:
1. ⏳ 報告製作耗時、流程重複
根據 IDC 調查,顧問平均高達 60% 的工作時間 花在資料蒐集、整理與報告編修上,而真正用於分析、策略思考與客戶互動的時間,往往不足 40%。
- 客戶提案需要不同版本:Word 版、簡報版、摘要版,常見大量複製貼上。
- 格式不一、版本追蹤困難:容易出現內容錯漏或重工。
- 新案準備期過長:產業報告平均需 3–5 天完成,回應市場速度不夠快。
“核心問題:專業時間被行政流程綁架,人力花在整理資料,而非創造洞察”。
2. 📚 知識無法傳承、經驗依賴個人
根據 Deloitte 研究,顧問組織內部知識重複蒐集與重工率高達 32%,知識再利用率不到 20%。
- 資深顧問經驗難結構化,離職或輪調時易出現知識斷層。
- 文件、簡報、客戶紀錄分散在個人電腦、郵件夾與雲端夾,搜尋效率低。
- 新進顧問難以掌握「公司曾經怎麼解這類問題」,多從零摸索。
“核心問題:沒有知識系統,只有知識個體,企業無法放大專業產能”。
3. 📉 決策憑經驗、不憑數據
根據 PwC 報告,48% 的顧問主管認為「決策速度」 是未來三年內最大的競爭挑戰,但僅不到三分之一擁有數據驅動決策能力。
- 需求趨勢快速變動,缺乏即時數據支持時,提案容易脫節。
- 專案成果缺乏追蹤,難以評估策略建議的實際成效。
- 報告多為靜態資料,缺乏可動態更新的商業指標。
“核心問題:專業夠深但反應不夠快,在瞬息萬變的市場裡,這正是被取代的風險”。
三大 AI 助手整合應用:M365 + Copilot + UpGPT 生態系
.jpg)
在資訊/顧問服務業中,AI 應用不能只停留在「某個人覺得好用」的工具階段, 而是要成為整個團隊與組織的運作常態;因此需要能協同運作的 AI 生態系。
以下探討三大 AI 助手 — M365、Copilot、UpGPT — 在顧問現場如何實際運作:
- 💻 M365:數位協作平台與知識中樞
角色與應用
- M365 是文件、簡報、郵件與協作空間(Teams / SharePoint / Outlook / Excel / PowerPoint)核心平台。
- 所有成果集中存放、共編與版本管理;可設定權限並追蹤修改歷程。
如何因應痛點
- 報告製作耗時、流程重複:共編+版本控管,簡化分享與審核流程。
- 知識無法傳承:透過 Teams / SharePoint 建立內部知庫,快速查閱過去提案與模型。
- 決策不憑數據:成為資料與文件流動場域,為後續 AI 分析提供素材。
- ✍️ Copilot:內建的智慧助理與內容生成輔助
角色與應用
- Copilot 嵌入 M365 應用(Word/Excel/PowerPoint/Outlook/Teams)。
- 協助草擬初稿、摘要、分析與清單;會後整理重點並建立待辦。
如何因應痛點
- 報告製作耗時:直接幫忙起草與總結,避免從零開始。
- 知識無法傳承:生成內容時參考過往文件與紀錄,知識自然融入提案。
- 決策不憑數據:整理趨勢摘要,讓建議更多依據資料與分析。
- 💬 UpGPT:對話式知識引擎與智慧互動平台
角色與應用
- 可對接企業內部知識、文件、客戶資料與其他系統的對話 AI。
- 支援問答、摘要、檢索、回覆與商機提醒;可設定權限避免洩露。
如何因應痛點
- 報告製作耗時:從大量資料中抽取重點,快速整理案子背景與案例。
- 知識無法傳承:把舊案文件變成可被提問、即時取用的「知識回覆庫」。
- 決策不憑數據:在對話中提供相關佐證與背景,提高說服力。
與其他 AI 工具/方案的比較
導入 AI 常見兩種策略:① 多個獨立工具各自解決單一任務;② 建立整合式生態系讓資料與流程自然流動。
前者門檻低但易分散且難控管;後者初期較重但長期在效率、安全與決策品質上更有優勢。
以下是關鍵維度的簡易比較:

轉型型成果與市場數據
顧問服務業的轉型,不再是理論假設,而是一場以數據證明的現實變革。 從全球四大顧問公司到台灣在地顧問品牌,AI 正重塑專業服務的價值鏈。
根據 Deloitte《Professional Services Reimagined 2025》:
- 72% 的顧問公司已導入至少一項 AI 技術於專案流程。
- 導入 AI 後,專案交付速度平均提升 43%;報告與彙整時間縮短高達 60%。
- 37% 的主管表示 AI 已提升決策準確度與提案品質。
此外,PwC 2024 全球顧問業調查顯示:
採用生成式 AI 的顧問公司,有68% 回報內部知識流動速度提升超過一倍, 顧問「重工率」平均下降 27%。
對顧問組織的實際成效
項目 | 平均改善幅度 | 說明 |
---|---|---|
專案交付速度 | +43% | 報告撰寫、審查、客戶回饋流程自動化。 |
文件重工率 | -28% | 版本控管與共編機制減少重複修改。 |
客戶滿意度 | +22% | 回應更快、品質更穩定。 |
知識再利用率 | x3.5 | AI 知識庫與案例搜尋強化組織記憶。 |
台灣顧問與專業服務市場的轉型趨勢
- 54% 的台灣顧問公司已導入或正規劃導入 AI。
- 31% 的主管指出 AI 直接帶動新商機(資料驅動顧問、AI 輔助決策)。
- 僅 12% 已將 AI 深度整合至核心流程,顯示仍有巨大潛力。
而資策會(MIC)2025 台灣專業服務數位成熟度調查顯示:
- 「知識管理自動化」成熟度指數 73/100,為所有服務產業最高。
- 但「AI 文化落地與推廣」平均僅 48/100, 多數公司仍停留在試點階段,尚未形成全員共用的 AI 生態系。
結語
AI 時代的顧問,該如何被需要
“AI 不會取代顧問,它取代的是不懂用 AI 的顧問。”
真正有價值的顧問,不只是提供答案,而是引導更好的問題。
AI 幫我們節省時間、整合知識、看見趨勢,但能賦予洞察與判斷的,依然是人。
唯有懂得「結合技術與人性」的顧問,才能被需要、被信任,並引領產業走向智慧新未來。
轉型不是要你花錢,而是幫你省更久的錢
從工具到顧問,從帳務到整合,IScloud360 提供企業經營所需的完整支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