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勤紀錄沒問題?你真的確定嗎?
【勞檢風暴】全台 1,700 家企業被抓包!出勤紀錄不完整最高罰 45 萬
近期待查的勞檢統計指出,全台已有 1,700 家企業因出勤紀錄不完整被開單,
其中約 500 家更因「記載不詳實」而被列為重大違規。
勞動主管機關指出,出勤紀錄是企業勞動管理的基本項目,
若雇主未逐日、至分鐘記載勞工出勤情形,或未保存相關紀錄五年以上,
將依《勞動基準法》第30條第5項規定,處以新台幣9萬至45萬元罰鍰。
這波「出勤風暴」讓不少中小企業措手不及。
許多老闆坦言:「我們明明都有打卡啊!」但實際上,問題往往出在「紀錄分散、流程老舊」——
有的員工用打卡機、有的用Excel、有的在外勤群組留言報到。
看似都有記錄,但在勞檢人員眼中,這些「非系統化」資料一旦缺乏時間戳記或地點證據,就等同於沒有出勤紀錄。
這波勞檢結果,再次揭示出許多中小企業在人事管理流程上的漏洞——
許多公司仍依賴紙本簽到、指紋打卡機或人工Excel統計,稍有疏忽就可能誤觸法規紅線。
這篇會帶你:
▼ 釐清合規出勤必備項目(保存、權限、追溯、證據)
▼ 用 LINE 建立一站式打卡 + 簽核 + 異常處理,給出 SOP 與範本
 複本.jpg)
為什麼出勤管理總是老闆的惡夢?
在多數中小企業裡,老闆最怕聽到的一句話,就是:「出勤表好像有問題。」
不是員工忘記打卡、就是加班時數算錯,甚至有人離職後才發現請假紀錄少登。
而當勞檢突襲、或勞工申訴時,HR 第一個被叫去說明,老闆也得陪著頭痛。
其實出勤管理的問題,從來不只在「員工沒打卡」,而是在系統不一、流程太多、資料分散。
許多企業的現況是這樣的:
• 員工上下班靠指紋機或紙本簽到
• 請假用 Google 表單或 LINE 留言
• 加班再用 Excel 對時數
• 同事之間互相「代打卡」,只為了不被主管盯上
看似都有紀錄,但一到月底要結算薪資,就得靠 HR 人工比對、補登、再三確認。
而老闆最常抱怨的是:「每個月出勤報表都不一樣,到底哪個才準?」
更糟的是,外勤人員、業務或遠端員工的出勤紀錄往往最模糊。
他們可能在 LINE 群組留言:「今天在客戶那邊。」
但在法規角度,這樣的文字紀錄並不具備「打卡證據力」。
換句話說,當公司面臨勞檢或爭議時,一句『有打卡啊』,救不了你。
對老闆而言,出勤管理就像「隱形炸彈」——平時看似沒事,一旦爆發就是罰款、勞資糾紛、信任危機。
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尋找新的方法,希望「打卡」不再是人事負擔,而是企業制度的助力。
讓打卡回歸日常—— LINE 打卡管理
導在企業管理裡,最怕的不是「沒制度」,而是「制度太複雜」。
傳統打卡機、Excel、表單看似各司其職,但在實務上卻讓 HR 變成資料拼圖師、讓老闆變成糾察隊。
而現在,越來越多企業開始用一種更簡單、更貼近日常的方式:LINE 打卡。
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選擇 LINE 打卡?
1. 員工最熟悉的工具,接受度最高
每天都在用的通訊軟體,打卡只需點一下,無需再學新系統、也不會抗拒
2. GPS 定位+時間戳記,有效防代打
可設定打卡地點範圍與定位驗證,避免「幫同事代打卡」的灰色地帶。系統還能自動標示異常紀錄,HR 不再需要人工查
3. 請假、加班、出勤整合一條龍
員工在 LINE 上請假、主管直接核准,AI 系統即時更新工時與報表。不再需要 Excel 對帳、紙本簽名、人工核對
4. 自動報表與異常提醒
每天自動生成出勤概況,提醒加班或遲到趨勢,主管可在 LINE 直接查看出勤儀表板
5. 符合勞基法要求,稽核不再緊張
每筆打卡紀錄皆具時間戳記、地點與身份資訊,真正做到「可稽核、可追溯、可證明」,讓老闆不再擔心被罰
 複本 2.jpg)
| Step 1 | Step 2 | Step 3 |
建立企業 LINE 入口 (官方帳號/綁定既有群組), 員工用 LINE 直接打卡,免安裝、立即 上線。 | 串接出勤系統並設定 GPS 圍欄、 上下班時段與防代打規則; 超出定位或異常打卡自動標註與提醒。 | 每日自動彙整異常與工時趨勢, 透過 LINE 通知主管/HR; 免追打卡、免人工比對,報表 3 秒出。 |
市面上三大 LINE 打卡系統比較
 複本 3.jpg)
整合型人資系統|震旦雲|★★★★★
為目前市面少數整合「LINE 打卡、出勤管理、薪資結算、假勤核准」的一站式雲端平台。
相較於其他打卡工具(僅供打卡與紀錄),震旦雲在人資流程整合與法規符合度上更全面。
✅ LINE 打卡整合
✅ 全模組串接
✅ 出勤分析
✅ 合規稽核模式
💰 價格:每人 $75 / 月
彈性雲端 HR SaaS|他牌|★★★★☆
台灣較早整合 LINE 打卡的雲端人資平台之一,強調「多據點管理」與「行動化人資流程」。
✅ 多語系 / 多據點支援
✅ LINE 打卡
✅ API 串接彈性
⚠️ 導入建議:功能多但設定繁瑣
💰 價格:每人 $90 / 月
輕量型 LINE 打卡工具|他牌|★★☆☆☆
「LINE 一秒打卡」與「免下載 App」的高便利性,適合 50 人以下小型企業。
✅ LINE 打卡鐘
✅ GPS / WiFi 防代打卡
✅ 出勤紀錄雲端備份
⚠️ 導入建議:不支援薪資與假勤整合
💰 價格:每人 $100 / 月
案例故事:一間設計公司從「補登地獄」到「自動出勤」的轉變
故事主角是一家位於台中的中型設計公司。
公司規模約 50 人,員工多半為設計師與業務,工時彈性、外出開會與加班頻繁。
過去他們的出勤管理是這樣運作的:
• 打卡靠指紋機,偶爾壞掉就改紙本簽到。
• 外出員工在 LINE 群組留言:「今天在客戶那邊!」
• 請假用 Google 表單、加班用 Excel 對時數。
每到月底,HR 光對出勤就要花兩天;
老闆常抱怨:「每次勞檢都像在拆炸彈!」
轉型契機:一次勞檢讓老闆決定「不能再等了」
某次勞檢要求公司提供半年出勤紀錄,
結果資料分散、時間不一致、外勤紀錄無法佐證。
雖未被罰,但老闆受到警示:「我們不是不想守法,只是舊系統根本不符合現在的管理需求。」
於是,公司決定導入並啟用 LINE 打卡整合模組。
導入過程:從複雜到簡單,只花三週
導入過程出奇順利,整體只花三週時間完成:
第一週:設定公司 LINE 官方帳號,開通出勤模組。
第二週:測試 GPS 範圍與假日禁止打卡規則。
第三週:上線全員使用,並啟動 AI 報表與出勤異常提醒。
 複本 4.jpg)
結語:打卡不只是紀錄,更是管理的信任感
在數位轉型的浪潮裡,打卡這件事看似微不足道,卻恰恰反映了一間公司的管理文化。
有些企業把打卡當成「管控」,擔心員工偷懶、怕資料不準;
但聰明的企業早已明白——打卡不是約束,而是信任的起點。
當打卡從指紋機、紙本簽到,進化到 LINE 一鍵完成的那一刻,
其實不只是工具升級,而是一種「組織關係的重新定義」。
它代表企業願意用更輕鬆、更透明的方式與員工互動,讓制度不再是壓力,而是支持。
對 HR 來說,少了追打卡的時間,就多了與人相處、傾聽需求的空間;
對老闆而言,當出勤數據即時又清楚,他不必懷疑,只需要信任。
出勤紀錄從「責任」變成「信任憑證」,
也讓企業真正進入以人為本的數位管理時代。
了解更多人資系統運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