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料處理中, 請稍候...
Loading...
每天都在追單,但沒有人知道單在哪?
在早上八點半,中部某家五金零件廠——
林老闆一踏進工廠,就聽到熟悉的對話。
「那批外銷的訂單做完了沒?」
「還沒啊,昨天不是改規格嗎?」
「蛤?哪個版本?」
他走到白板前,看到密密麻麻的手寫訂單號、出貨日期和客戶名稱。
旁邊貼著三張A4報價單,紅筆圈著「新價目表」,但其中一張角落寫著:「舊版本別刪」。
林老闆拿出手機,打開群組,訊息滿滿:
業務貼報價、產線回「收到」、採購再轉傳 Excel、倉管再補一張手寫表。
整個工廠看起來像在協作,實際上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「解決眼前的問題」。
中午開例會時,主管們拿出不同版本的進度表。
有人說「客戶A要改交期」,有人說「客戶B的料還沒進」,
但沒有人能確定哪一份資料是「最新的」。
林老闆苦笑著說:
「我每天不是在管工廠,是在找真相。」
以下是將從幾個面向帶您與林老闆一起找真相
痛點實錄:製造業的資訊比油污還難清
每天早上七點半,林老闆都會提早到工廠。
機台的聲音剛響起,
他已經在辦公桌前打開三份報表。
一份是業務的 Excel、
一份是產線主管的白板拍照、
另一份是自己昨晚改到凌晨的「交期整理表」。
三份內容都在講同一批訂單——
但三份的數字,沒有一個是一樣的。
林老闆皺著眉,喝了一口溫掉的咖啡。
他心想:
「機台我都能做到精準0.01mm,為什麼資料永遠對不起來?」
1. 場景一:報價亂成一鍋粥
上週一,客戶寄來新規格,業務趕著出報價。
星期二,林老闆發現成本算錯,請他重報。
星期三,業務寄出新版本,
星期四,客戶卻說:「就用第一版好了。」
結果產線照第二版開工,報價又錯。
出貨時才發現,兩邊的報價單根本不是同一份。
報價單夾在公文夾裡,滿滿的標註:
「新價」、「急件」、「最終版」。
但沒人知道,哪一張才是真的「最終」。
林老闆嘆氣:「我們不是沒數位化,是數位太多種。」
2. 場景二:產線比人快,資訊比產線慢
工廠裡的每台機台都在全速運轉,
但資訊,永遠慢了半拍。
有次客戶臨時改交期,業務在群組裡留言:
「那批外銷貨延後一週出。」
結果產線照舊生產、倉管照舊包裝,到出貨當天,倉庫才發現——
貨已經出完,但客戶根本沒要。
那天晚上,林老闆站在倉庫門口,
看著整齊堆著的紙箱,心裡有種說不出的疲倦。
「我們不缺效率,我們缺的是同一個真相。」
3. 場景三:追單焦慮,成為每日例行
下午三點,是林老闆的「追單時間」。
他拿起電話,一通一通打:
「產線,那批貨做完沒?」
「採購,那個料進來了嗎?」
「業務,客戶有回覆嗎?」
每個人都很努力回答,只是答案都不一樣。
他在筆記本上劃滿了箭頭、圈號、註記,
像是在拼一張不完整的地圖。
這張地圖的終點,是一個永遠沒人能確定的「交期」。
開箱時刻:Upday 讓工廠第一次同步呼吸
星期一早上,工廠例行週會。
會議室裡,主管、業務、產線代表一字排開,
桌上散著報表、記事本、還有幾杯放冷的咖啡。
林老闆照慣例問第一句:
「上週那批零件交了沒?」
業務翻筆記、產線看手機、倉管打開Excel。
三個答案,又是三個版本。
現場安靜了幾秒,只剩機台聲從外頭傳進來。
這時,助理小蕭試著打開新導入的系統。
螢幕上顯示一個簡潔的介面——
每筆訂單都有狀態條:
報價中、製造中、待出貨。
小蕭說:
「這是上週我們開始試用的 Upday,所有部門的資料都能即時同步。」
• 客戶:A-Tech Precision
• 狀態:製造完成 80%
• 最近更新:產線主管王先生,上午 8:12
下午,業務在電腦前輸入
「客戶要求追加 100 套」
系統自動跳出提示:
「是否通知產線與倉管?」
他按下確認鍵。
十分鐘後,產線主管的平板跳出通知:
【新任務】A-Tech 訂單追加 100 套,交期延至週五。
主管回覆:
「收到,排程已更新。」
這短短兩句話,卻是工廠十年來第一次「沒有延遲的對話」。
傍晚,林老闆走過產線,看著每台機台的狀態燈閃爍。
助理在旁邊說:
「現在報價、進度、出貨都在 Upday 上,老闆手機也可以直接看喔。」
他打開手機,畫面顯示:
「今日製造完成率:94%」、「訂單延誤:0」。
那一刻,他沒說話,只是笑了一下。
那天晚上,他在筆記本上寫下幾個字:
“不是換系統,而是換節奏。”
從那天起,會議上再也沒有「誰的資料最新」的爭論。
取而代之的,是一句新的開場白:「大家先看 Upday。」
功能亮點:Upday 怎麼讓業務與產線說同一種語言
在導入 Upday 三週後,工廠的節奏變了。
不是加了新規章,而是「少了許多混亂」。
每個人仍在做同樣的工作,但方法變簡單、速度變快。
Upday 在林老闆的工廠,成了那個看不見但讓一切順起來的系統。
.jpg)
報價一頁整合:版本不再打架
過去:報價要開三個 Excel、寄五封信。
現在:Upday 報價單整合成單一介面,修改時自動版本控管,誰改過、改了什麼一清二楚。
業務只要點一下「送審」,主管手機立刻收到通知。
批准後,系統自動記錄時間與批註,再也沒有「你用的是舊版」的烏龍。
王經理說:「以前要對版本,現在只要對 Upday。」
追單提醒:AI 比人更準時
以前追進度要靠電話、靠記憶,現在 Upday 自動提醒每個延誤或未更新的訂單。
每天早上八點,系統會寄出一封「今日提醒」信:
- 客戶 B:報價三日未回覆
- 客戶 C:訂單延遲 1 天
- 客戶 D:交期本週五,產能達成率 72%
業務打開信件,就知道今天要先處理誰。
「以前是被訂單追,現在是我在追進度。」業務阿宏說。
產線即時更新:手機變成新白板
Upday 的手機 App 取代了紙本回報。
產線主管直接在平板上更新進度,完成製程就點選「完成」;
若有異常,立即上傳照片與說明。
畫面自動同步到管理端,主管不必再等下午報表,就能即時掌握狀況。
「白板不擦了,手機更新更準。」產線班長笑著說。
實際成果篇:一間工廠三個月的改變
導入 Upday 三個月後,林老闆的工廠發生了明顯變化。
不用開更多會、也沒有請更多人,
只是資訊終於同步了——整間工廠的節奏跟著變準。
.jpg)
員工回饋節錄
「以前每天下班都被訂單追,現在是我在追客戶。」 — 業務 阿宏
「以前交貨要靠喊,現在手機就知道生產到哪。」 — 產線班長 阿昌
「報價、進度、庫存都在同一頁,這才叫真正的『工廠同步化』。」 — 林老闆
結語:製造業的自動化,不只在機台,也在資訊
林老闆常說:
「我們不是不會變快,只是太多資訊不同步。」
這句話,道盡了許多製造業的現況。
十年前,工廠的自動化在機台上;
今天,真正的自動化,發生在「資訊流」上。
Upday 沒有取代任何人,
它只是讓資訊能在正確的時間,出現在正確的人手上。
當報價、產線、出貨、庫存都在同一個畫面裡,
每一個決策都能更快、更準、更安心。
機台的精度,靠零點零一毫米;
工廠的效率,靠一秒的同步。
Upday 讓製造業不只是「在生產」,
而是「在進步」。
從追單到準交,
從混亂到精準,
這不只是數位轉型,
是工廠重新學會呼吸的開始。
了解更多Upday的運用
page top
轉型不是要你花錢,而是幫你省更久的錢
從工具到顧問,從帳務到整合,IScloud360 提供企業經營所需的完整支援